我是北大荒人,北大荒的开拓青年 -ag尊龙app

我是北大荒人,北大荒的开拓青年

高考新闻2022-10-19 02:14:02web

青春注入热土,守护大国粮仓

——每个梦想北大荒的年轻人

图(何佳伟在牛舍工作。 王宁刚摄

图)与李光旭(右)同事讨论检测样品。 本报记者合影

图)西丽丽在电子商务直播。 本报记者合影

底图:航拍兴凯湖穆棱河田野风景,北大荒发源地。 人民的视觉

黑龙江垦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区。 70多年前,按照党中央“关于建设坚强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里,划出了“第一个空当”,荒原从此不再沉睡。 20世纪50年代以来,14万复员官兵、10万大学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和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投身发展建设。

以前的“北大荒”,现在是很大的粮仓。 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建设,这里从“莽原”到“中国饭碗”,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 400多万亩耕地每年粮食生产能力超过400亿斤,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粮6000多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持国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变迁,新一代年轻人在这片黑土地上奋斗。 他们有的是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的“垦三代”,有的是在北大荒精神鼓舞下慕名来到这里的“新北大荒人”。

这片热土,一批又一批吸引着年轻人在这里扎根,追逐梦想。

北大荒精神历久弥新:

“谁说耕田留不住年轻人的? 我们队的平均年龄是32岁”

又黑又结实,1995年出生的李光旭,看起来比同龄人老了一些。

“总是在田头晒黑。 ”李光旭笑着说。 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回到家乡,成为北大荒建三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研人员。

李光旭是“垦三代”。 1951年,李光旭的祖父李发章来到北大荒。 那时,北大荒已成荒,人们住在用木桩和草席搭成的马棚里。 冬天天气严寒,早上起来帽子和被子都冻了,种地让人拉犁,生产和生活都很艰苦。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都会心动。 希望能将学到的先进技术运用到家乡这片黑暗的土地上,为农业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也能改善村民们的生活条件。 所有这些都坚定了我在北大荒扎根的决心。 ”李光旭说。

从小跟着爷爷长大的李光旭,具备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现在,76岁的祖父已经放弃了农业,但是李光旭的选择非常得到认可。 “爷爷每次看到无人机作业、大马力联合收割机等新技术装备,都会感慨农业的进步。 我能回去建设家乡,他很高兴。 ”李光旭说。

“小时候我以为北大荒只是一片田地,工作后,我发现这里有先进的农业技术。 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是个大舞台。 ”去年,团队1997年出生的两个大学生,李光旭不再是最小的成员。 “谁说耕田留不住年轻人的? 我们队的平均年龄是32岁,整个队充满了活力和希望。 ”

新垦人西丽丽十年前第一次踏上了北大荒这片土地。 2010年,她毕业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作为当年全省优秀的毕业生,一家大企业向她发出邀请,这位哈尔滨姑娘却一个人爱着北大荒。

“刚进学校的时候,我参观了学校的历史馆,看到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艰难历程,当时就对这个奇迹的变化感到惊讶。 在校期间,我一直受到北大荒精神的激励,所以毕业的时候,我只想着去北大荒。 ”西丽丽想起来了。

共青农场位置偏僻,距离省会哈尔滨500公里,距离最近的城市鹤岗也有一个小时的车程。 女儿要一个人出门,妈妈很遗憾。 丽丽多次讲述北大荒的历史故事和自己的北大荒情结,最终说服了家人。 2010年7月,她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全国青年志愿者开垦第一届——共青农场。

一开始,从小住在镇上的西丽很不习惯。 广袤的黑土地和现代化的大农机令人兴奋,但课题也就在眼前。 英语专业的她不懂农业技术,连农作物都分不清。 为了尽快融入,她从书中学到了,从旁边的同事那里学到了; 因为看不懂地图,她骑着电动车在地头闲逛,对当地的情况很了解。 现任西丽丽任共青农场哈尔滨庄管理区书记,说起农业生产,已经是满脑子都是。

10年间,作为北大荒青年讲师团的讲师,西丽丽总是坚持一件事。 宣扬着北大荒精神。 “最初作为场史的解说员,以背诵为主。 这几年我对北大荒精神的理解越来越深,北大荒精神已经在我心中扎根。 现在,我想让所有人分享心得,讲述历史。 这里的故事,似乎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莉莉笑着说。

创新技术服务人员:

“真的对大家有帮助,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孙先生,今年的行情还不错吧? ”

“七头牛都卖个好价钱,钱已经到账了! 什么,如果那时没有你帮我渡过难关,我一定失去了大本。 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

何佳伟是二九一农场畜牧兽医总站技术员。 电话那头是农场养殖户孙汉宝。

去年初,孙汉宝家肉牛出现腹泻症状。 “凌晨4点,他打来电话。 我一听就知道情况非常严重,马上赶到他家进行问诊治疗。 度过了忙碌的一周,25头牛终于全部治愈了。 ”何佳伟说。

出生于二九一农场的何佳伟对畜牧业一无所知。 “小时候,爸爸和邻居都养牛,但由于没有先进的技术,牛经常死于难产。 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如果能按提高科技水平养牛,就能让大家的生活条件更好。 ”。 抱着这样的想法,何佳伟通过高考选择了黑龙江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2011年,何佳伟回到二九一农场当技术员,尽管下定决心,但还是发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我家养牛,父母为了让我专心读书,不让我进牛舍半步。 刚工作的时候,我一整天累得眼睛通红,那时也有过动摇。 如果去大企业的话,工作环境并不是很好。 工资也是农场的数倍。 ”何佳伟想起来了。

去养殖户问诊的经历,让这个年轻人贯彻了在这里扎根的决心。 养殖户叫张明凡,70多岁,老伴去世,孩子还在上学,腿脚残疾,靠养牛为生。 当晚9时,张明凡发现母牛胎位不正,有难产迹象,着急地找到何佳伟。 戴雪赶到牛舍,何佳伟采用最新技术进行剖腹产手术,终于保护了母牛和小牛。 忙了一夜,一抬头,发现天已大亮。

何佳伟的技术服务免费提供给养殖户,平时只收取基础医疗费。 但那时,看到家境困难的张家,他怎么也说不出口。 老人握着他的手千恩万谢,问收多少钱,他借口在车站做公益,不收费。 回来后,他默默地垫付了这笔药费。 从那以后,他知道这里的人们需要他。

“我可以早到一分钟,可以减少养殖户的风险一分。 ”这几年,何佳伟总是24小时随时待命,当地养殖户给他取名“畜牧110”。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他创新开发了定制饲料配方,到养殖户家里根据每个家庭的情况调配饲料,降低了饲养成本。 目前,农场当地130多户养殖户对他表示赞赏,其他许多养殖户都为他排忧解难,他也尽心尽力提供ag尊龙app的技术支持。

多年来,热爱科研的何佳伟始终没有停止钻研。 这几年,他推广改良北大荒奶肉兼用牛,带领团队陆续改良黄牛2000多头。 他掌握了种牛测量等饲养和繁殖方面的先进技术,在兽医临床中也熟悉各项诊断技术、动物外科手术和治疗技术。

2022年1月,农场成立了以何佳伟命名的“何佳伟工作室”,团队成员都是年轻人。 “这个平台给大家增加了沟通的机会,经常一起讨论技术成果,分享治疗经验,激发工作热情。 ”何佳伟说。

和何佳伟一样,李光旭一开始也不习惯这份工作。 “从学校上课到田间地头,农忙期间‘凌晨三点半,晚上看不见’是常态,为了不误农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考完试,顶着烈日、暴雨,走了五百亩试验田,一天三顿饭都在地里吃。 ”

“水田旱平机插技术研究是我毕业后参加的第一个项目,从春耕到夏管再到秋收,白天泡在地里,晚上做实验分析,几乎坚持不下去了。 但我们的付出很快就有了收获,从实验当时开始,种植户们就省时省力,增加了利润。 真的能帮到大家,我觉得一切都值得,”李光旭说。

去年秋收黑龙江遭遇3次台风,降雨量大,部分农作物倒伏。 李光旭和团队进行的土壤团粒结构保护试验很有用。

“新技术的普及需要一个过程,大家都不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和父母商量,把自己的土地作为第一个试验田。 台风期间,由于土壤透气性强、不松散,家里每370亩粮食产量1300多斤,同一地块,邻居家不使用新技术,亩产50多斤粮食少。 现在当然,大家都想自主使用新技术,”李光旭说。

冬天的黑土地进入了冬天的休眠期,但李光旭依然很忙。 “农闲时节要给土壤做‘体检’,准备春耕。 ’目前,李光旭和同事们正在评估1300个土样。 “这些土样是去年秋收结束后在田地里采集的。 现进行土壤有机质测定,今年春耕前,根据不同土地情况,向种植户发放施肥建议卡,实现精准施肥、绿色有机种植。 ”

电子商务直播发力:

“将北大荒农产品从‘培育好’变成‘卖得好’”

2022年12月16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成立,农垦改革迈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2022年7月6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运营,现代公司制管理体制基本建成。

北大荒集团立足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引领,巩固“种植端”,着力“营销端”,依托北大荒绿色智能厨房营销平台,发挥全产业链优势,加快现代营销体系建设

2022年5月,西丽丽与其他青年党员一起,组成共青团农场电子商务直播团队,开展电子商务直播,进行农场文化和特色产品的宣传推介。 同时,他们以直播为平台,将北大荒精神和青年志愿者开垦精神传播得更远,助力农场产业发展。

“目前,北大荒集团的农产品营销积极致力于电子商务,农场将这项工作交给我们来推进落实。 说实话,刚接到这个任务,我还很开心,但我试了一会儿才发现,这不是一份“开心”的工作,还伴随着无形的压力。 ”西丽丽说。

为了出主意,每天看了近100个视频获得灵感,丈夫戏弄她,说梦话都是视频的内容。 团队人手不足,都是多面手,她更是一个人兼任策划、出镜主播等。 去年夏天是农忙季节,西丽一直做直播工作到深夜。 凌晨3点终于回家了。 从事农业生产工作的丈夫刚出门,两人在走廊相遇,笑了,各自忙了起来。

出镜的工作并不容易。 莉莉说,“我晕头转向,很紧张。 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很多网友就我们农场的基本情况、文化底蕴、产品绿色有机认证等情况进行提问,交流时,如果答不上来,就无法获得粉丝的信任。 ”。

“刚开始直播,我们将近一分钟就通过了账户审查。 没有互动性,没有特效,没有预热。 最奇怪的是两个人同时登录了账户,广播中断了。 为此,我们马上召开了一个有青春直播团队和直播爱好者参加的创意沙龙座谈会,让别人挑毛病,谈谈自己的感受,让专家指明方向。 ”。 据西丽丽介绍,开播以来,共青农场青春直播团队共组织直播带583张,营业收入5.2万元,粉丝6000多人。

“在直播带来商品的热潮中,我们还是‘小学生’。 虽然可能是微利,但这样的尝试带来了心态的变革,激发了大家潜在的营销意识,让北大荒农产品从“养好”向“卖好”转变,迎来了更多的机遇。 ’对于未来的市场前景,西丽丽充满了信心。

在这里开花十年的芳华,如今西丽丽在共青农场安家,女儿已经六岁了。 “农场推进青春导航项目,为更多年轻人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和自我实现的平台。 在党支部中,每个党员都有参与的机会、展示的机会、热情的创造,三个党支部、十个兴趣小组尽情挥洒着青春的色彩。 ”西丽丽说。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这样的北大荒,多么令人心醉! 踏足这片土地,我没有想过离开。 这一生,我是北大荒人。 ”莉莉在日记里写的话,也是扎根于北大荒年轻人心中的无数话语。

版式设计:张芳曼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高考新闻2023-10-16
高考新闻2023-10-16
高考新闻2023-10-16
高考新闻2023-10-16
高考新闻2023-10-16
高考新闻2023-10-16
网站地图